首页>疾病百科>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1例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病人的心理护理

2009-12-08 www.ch120.com A +

1例重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病人的心理护理时间:2009-02-0216:23:21来源:作者:(本文作者: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姜振慧等)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1岁。2005-10-19因“癫痫持续状态”入院。入院后抽搐频繁,最长时间持续达5min。发作时呼吸暂停,面部及口唇紫绀,有猝死的潜在危险。除口服苯妥英钠、德巴金(丙戊酸钠缓释片)外,还先后给予口服水合氯醛与肌注苯巴比妥交替、静注地西泮、肌注亚冬眠合剂等药物治疗。入院第25天,全身出现明显的药疹,持续高热,高度怀疑是苯妥英钠过敏所致,予以停用。经一般性抗过敏、抗感染治疗无效,演变成直径约0.5mm的全身多处疱疹。肺内吸出血性分泌物,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88/39mmHg,血氧饱和度下降至68%,急性呼吸性酸中毒(二氧化碳分压为57.4mmHg,pH值7.293),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交替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8×10*9/L,血小板80×10*6/L,乳酸脱氢酶4895U/L,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452U/L,凝血酶原时间20.2s,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84.4s,D-二聚体5.26μg/ml。地塞米松用量达到20mg/d,24h持续静滴。行持续血液净化疗法时,激素用量加大到60mg/d,病情仍继续发展。自11-22起面部、头皮、颈部、躯干、阴囊、肢体皮肤多处大面积破损,渗出液较多。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继续血液净化治疗;抗过敏、抗感染、抗休克;加强清理呼吸道;注意皮肤保护、营养支持和提高免疫力;强化无菌观念;加强基础护理和物理降温。至12-04,躯干、四肢皮肤开始干糙结痂,头、颈部颜色较深,双手呈破手套样脱屑。枕部、阴囊皮肤愈合较晚,其分泌物细菌培养提示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经针对性用药及护理12-16起分泌物开始减少,2006-01-05枕部皮肤愈合;02-15,阴囊皮肤愈合,全身皮肤结痂全部脱落,愈合良好,仅在躯干结痂脱落处遗留白色色素沉着。进一步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治疗,03-21痊愈出院。
2 心理护理
2.1恐惧的心理护理 该病人入院早期抽搐频繁,发作持续时间长达5min,每次都有猝死的可能,防护不及时还造成舌咬伤等身体伤害,病人非常惧怕再次抽搐发作。医护人员就经常查房,并适时地安抚病人,与其适当交流,营造出一种轻松、安逸的气氛,减少环境的刺激,减少了发作次数。病人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后,皮肤破溃,呼吸困难,病情逐渐加重,心理更加恐惧。在救治过程中护士动作娴熟、沉着镇静,不断地安慰病人,给病人以安全感,使其主动配合救治,缓解了精神压力,提高了救治效果。
2.2焦虑的心理护理 本例为未婚年轻男性,曾对癫痫手术治疗有过高的期望,而动态脑电图提示其不是手术适应证,给病人打击较大。由于焦虑过度,出现了精神行为的异常,产生了攻击行为。全身皮肤大面积破损后,再次加重了其心理障碍。医护人员首先是同情其处境,承认对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心理反应是正常的,并采取正面疏导,与他谈话时对其暗示和列举其他好转病例方法,让病人感到希望的存在,并允许其在医护人员及家人的监护下宣泄不良情绪,避免产生消极和绝望情绪。另外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态度和蔼,适当介绍康复知识等,可使病人感觉到医护人员是可以信赖的,从而缓解焦虑。本例经上述方法护理后,情绪逐渐稳定,未发生不良事件。
2.3依赖的心理护理 病人在逐渐好转的过程中,对医护人员渐渐产生了依赖心理,加之长时间卧床,大病初愈,周身乏力、疼痛,任何事情都不愿主动去做。护士经常将好的检查结果告诉病人,使他相信自己的病情已好转,经过必要的康复训练,就可以渐渐恢复正常生活。这种做法增强了病人的自信心,主动配合了康复训练,提高了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加快了身体的恢复。
2.4担忧的心理护理 病人病情好转后,虽抽搐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程度明显减轻,但仍有发作。而抗癫痫药的应用又受到了很多限制,因此病人非常担忧。仔细向病人交代生活、用药的注意事项,鼓励病人心态平和、勇敢地面对现实,能够克服病人的消极情绪,主动寻找抽搐发作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