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的知识学堂

2009-12-08 www.junqupf.com A +

  【概述】孢子丝菌病(spommchosis)系由一种双相型真菌申克孢子丝菌所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感染,偶可播散全身,引起多系统的损害。

  【病因】孢子丝菌一般生存在土壤和植物上(我国主要是申克氏孢子丝菌),人的皮肤接触带菌植物或土壤后可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本病遍布世界,我国南方多见,在黑龙江、吉林省的沼泽和芦苇生长区有小范围流行,多累及矿工和造纸工人。本病一般可分为四型:

  (一)局限性皮肤型亦称固定型。好发于面、颈、躯干和手背,常局限于初发部位。皮损呈多形性,可见丘疹、脓疱、疣状结节、浸润性斑块、脓肿、溃疡、肉芽肿、痤疮样、脓皮病样或呈坏疽性皮损。

  (二)皮肤淋巴管型较常见。原发皮损常在四肢远端,孢子由外伤处植入,经数日或数月后局部出现一皮下结节,进而表面皮肤呈紫红色,中心坏死形成溃疡,有稀薄脓液或覆有厚痂(孢子丝菌性初疮),数天乃至数周后,沿淋巴管向心性出现新的结节,排列成串,可延伸至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但引起淋巴结炎者甚少。旧皮损愈合的同时新皮损不断出现,病程延续数月乃至数年。

  (三)皮肤播散型可继发于皮肤淋巴管型或由自身接种所致,于远隔部位出现多发性实质性皮下结节,继而软化形成脓肿,日久可溃破,皮损也可表现为多形性。

  (四)皮肤外型又称内脏型或系统性孢子丝菌病,多累及免疫力低下者,多由血行播散引起,吸入孢子可发生肺孢子丝菌病,还可侵犯骨骼、眼、中枢神经系统、心、肝、脾、胰、肾、睾丸及甲状腺等器官。

  【组织病理】早期病变表现为真皮非特异性肉芽肿;成熟皮损中央为化脓区,周围由组织细胞、上皮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组成的结核样结构,外层呈梅毒树胶肿样,为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PAS染色可见圆形、雪茄形孢子和星状体。

  【实验室检查】病灶组织液、脓液或坏死组织涂片,革兰染色或PAS染色,高倍镜下可见G+或PAS阳性的卵圆形或梭形小体;真菌培养可见初为乳白色酵母样菌落,以后成为咖啡色丝状菌落。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着色芽生菌病、梅毒树胶肿、皮肤结核、脓皮病及皮肤肿瘤与孢子丝菌病有相似之处,诊断时需加以区别。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如需要详情咨询可直接进入在线咨询或QQ在线答疑,如医生忙线,可直接将问题留言。需要预约可拨打网络预约健康热线:010-59059081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