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

2009-12-08 www.runsky.com A +

孢子丝菌病 2003-8-238:28:08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氏孢子丝菌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其邻近淋巴系统的慢性炎症。常于皮肤轻微外伤后接触被病原菌污染的物质而发病,故皮损好发于暴露部位。根据皮损特点临床上分为固定型、淋巴管型和播散型三型。

临床表现:1.多见于农民或野外作业的工人,病前常有外伤史;

2.固定型:损害在原发部位,可呈结节、溃疡或浸润红斑等,无疼痛;

3.淋巴管型:损害为沿淋巴管向心性发生的紫红、黑色无痛性结节、溃疡,排列成串;

4.播散型:少见,侵犯皮肤粘膜,全身散在皮下结节或溃疡,全身症状明显。

诊断依据:1.患者主要是农民,病前常有外伤史;

2.皮损好发于暴露部位;

3.各临床类型的皮损特点;

4.皮损直接镜检及真菌培养申克氏孢子丝菌阳性;

5.皮损组织病理(PAS染色)可见星状体。

治疗原则:1.内服系统抗真菌药(首选10%碘化钾溶液);

2.外用抗真菌制剂;

3.局部手术切除、镭射、冷冻、热疗或物理疗法。

用药原则:1.皮损局限较小者可选择手术切除,镭射或冷冻治疗;

2.皮损泛发或较大者可内服系统抗真菌药;

3.碘过敏或肺结核患者禁用碘化钾;

4.5-Fc常与其他抗真菌药合用,以降低毒副作用,减少耐药;

5.二性酶素B副作用大,仅用于其他抗真菌药治疗无效者;

6.系统治疗同时可辅以局部外用抗真菌制剂,热疗或物理疗法。

辅助检查:1.固定型或淋巴管型检查专案检查框限“A”为主;

2.播散型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B”或“C”。

疗效评价:1.治愈:皮损体征消失,真菌直接镜检及培养每月1次,连续3次阴性;

2.好转:皮损体征部分消失,真菌检查阴性或阳性;

3.未愈:皮损体征无改善,真菌检查阳性。

专家提示:注意防止外伤,一旦皮肤外伤后要及时处理伤口,保持伤口清洁卫生,以免感染孢子丝菌。病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尤是播散型,如不及时治疗,可在数周或数月内死亡。

【相关论坛】【打印】【关闭窗口】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