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孢子丝菌病

孢子丝菌病

2009-12-08 www.chinaderma.com A +

返回孢子丝菌病

重要病理改变

a在增生的表皮、毛囊漏斗部及真皮上部可见灶性坏死及脓肿,

b炎性肉芽肿可呈典型的“三带结构”,中央为慢性化脓带,中间为结核样带,外周为梅毒样带,

c本菌在组织内的寄生形态有星状体(Asteroidbody)、游离孢子、吞噬孢子、雪茄形孢子,多见于坏死、脓肿区域和组织细胞,特别是多核巨细胞的胞浆内,菌丝丝长,分隔,仅见于角层内。

一般病理改变

a早期病变呈真皮内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等组成的非特异性炎性浸润,

b成熟皮损的表皮改变依病期皮损形态而不一,或现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不规则肥厚,或现假上皮瘤样增生,

c成熟皮损炎性肉芽肿常见以下几种:①弥漫性多形细胞性肉芽肿,此型多见,浆细胞增生显著,并有数量不一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上皮样细胞与多核巨细胞,②结核样肉芽肿,多呈结节状,细胞以上皮样细胞为主,混以Langerhans巨细胞,③典型的“三带结构”,④化脓性肉芽肿样结构,血管增生,间质疏松,水肿,可见以浆细胞为主的混合炎细胞浸润。上述几种亦可混合出现。

d病程长的病例,可见程度不等纤维化。

病理鉴别诊断

着色真菌病:无“三带结构”,菌体在细胞内寄生形态为硬核体,棕色,厚壁,有交叉隔。

芽生菌病:无“三带结构”,为双层厚壁芽生孢子,单芽,粗颈,直径10μm。

球孢子菌病:无“三带结构”,为双层厚壁孢子,其中含内孢子,直径2μm~5μm。

兔热病:也可出现三个区,此时鉴别困难。

a好发于农民、园艺种植者、矿工等,多为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b病原菌为申克孢子丝菌,

c主要发生于暴露部位,多见于面部及上肢,

d皮损为暗红色浸润性斑块或皮下结节,斑块表面可呈轻度疣状增生,挤压有少许分泌物,皮下结节如枣大,无压痛,表面可破溃,

e病变沿淋巴管走行方向扩散,在引流淋巴管方向触及类似皮下结节具有特征性,

f病程慢性,

g可侵犯骨、关节、粘膜、眼、中枢神经系统及肺脏等,严重的可致死,

h分皮肤淋巴管型、皮肤固定型、粘膜型、皮外及播散型、肺孢子丝菌病等。

临床鉴别诊断

非典型分枝杆菌病

其它深部真菌病:如着色真菌病、足菌肿等。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