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动脉导管未闭的病理生理

2015-12-09 放心医苑网 A +

出生后由于肺循环的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下降,而体循环血管阻力则因脐动脉锁闭反而上升,因此未闭合的动脉导管血流发生逆转,由压力高的主动脉流向压力较低的肺动脉,即所谓自左向右分流。分流量可为左心排量的20%~75%,其多少决定于导管的粗细、肺血管阻力的大小以及主、肺动脉压力阶差。导管越粗,动脉压力阶差越大则分流量越大;反之则分流量越小。自左向右分流持续于整个心搏动周期,即收缩期和舒张期,因在这两期主动脉压力均高于肺动脉压力,临床听到的心杂音也呈连续性。可是当肺动脉压升高至降主动脉压力,则血分流仅在收缩期,临床上也仅能在收缩期听到心杂音。等到肺动脉压升高至等于或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遂消失,甚至逆转,临床上出现发绀,收缩期杂音减弱,甚至消失,病变已属晚期,称为艾森曼格(eisenmenger)综合征。为代偿自左向右分流,需增加左心排出量,因而增加左心的作功,久之可使左心室增厚肥大。由于肺动脉同时接受右心排出的和导管分流来的血液,因而增加进入肺血量,引起肺充血。从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和左心室的血流也相应增多,加重左心室负荷,促使左心室扩大肥厚,甚至左心衰竭。左心房血量大量的增加,流经二尖瓣口的血量过多则不易通过,可产生相对性二尖瓣功能性狭窄。另一方面肺循环血量增加后将使肺血管阻力增大,右心排血的阻力也随之增大。右心室负荷加重后亦可导致右心肥大增厚。到了后期,严重者可出现右心衰竭。不过由于肺血管分支多,弹性强,容量可变范围大,这些对右心室具有保护作用,因而右心室肥厚的发展过程比苗心室缓慢。动脉导管持续性未闭,分流量较大者可引起肺小动脉平滑肌反射性痉挛,产生动力性肺动脉高压。这种肺动脉压虽高达体循环压水平,一旦分流中断,仍可逆转,使肺动脉压明显下降,甚至恢复正常。可是肺小动脉长期痉挛可继发管壁组织改变,如中层肌纤维和内膜增厚硬化,管腔变细,而使肺血管阻力持续上升,形成阻塞性肺动脉高压。这种阻塞性肺动脉高压不可逆转,将继续恶化,进一步加重右心室负担,最终导致右心衰竭。需指出的是,有些病例的阻塞性肺动脉高压是因肺小动脉保留胎儿期的组织结构,口径小,阻力大,因而是先天性、永久性者。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