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正文

儿童大肠息肉如何诊治?

2016-03-08 全球医院网 A +

大肠息肉是儿童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男孩明显多见。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间歇性便血,一部分病人伴有或单独表现为腹痛、肛门肿块突出、皮肤粘膜色素斑,偶有并发肠套叠。

儿童大肠息肉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且通常报道为单发的,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近端息肉、多发性息肉的诊断比例正在升高。美国患儿中35%的患儿存在多发息肉,32.5%的息肉位于乙状结肠近端;印度患儿中24%有多发息肉,15%的患儿存在乙状结肠近端息肉。根据我国的资料,11.5%的患儿息肉为多发,15.7%的息肉位于乙状结肠近端,其余为远端结肠单发。

幼年性息肉是儿童息肉中最常见的类型,96%的息肉为幼年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组织学表现为错构瘤,传统的观点认为肠道单发的幼年性息肉,通常是良性病变,不会发生癌变,但也可见直肠单发幼年性息肉出现部分腺体腺瘤样改变、直肠单发幼年性息肉内存在管状腺瘤成分,且腺瘤成分发生了癌变的报道,提示单发的幼年性息肉也有恶变潜能。

我们曾见患儿有5枚以上的结肠幼年性息肉,根据Jass标准诊断为幼年性息肉病,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与单发的幼年性息肉相似,国内外有许多报告证实该病患者的息肉可并发腺瘤及癌,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也见P-J综合症、腺瘤性息肉、炎症性息肉。P-J综合症、腺瘤性息肉均有恶变可能,P-J综合症的癌变率为1%-3%(8),管状腺瘤的癌变率为2%-5%。炎症性息肉是结肠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严格意义上不属于大肠息肉范围,因此又名假息肉,部分学者认为也有恶变可能。

儿童大肠息肉患者症状明显,病程长;多发性息肉、近端息肉并不少见,息肉有恶变潜能,因此,对儿童大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应积极对待,对所有疑诊大肠息肉的患儿均行全结肠检查,一旦发现了息肉,只要不存在禁忌症,均应尽早切除。

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可顺利切除息肉,并发症少见,结肠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无论对单发的大肠息肉,还是息肉数量众多的幼年性息肉病,均是安全有效的。对幼年性息肉病患儿予以多次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我们最多为1例幼年性息肉病病儿粪14次共切除息肉116枚,无并发症,术后患儿症状消失,营养状况改善。

为避免并发症,应加强术前各项检测,术后留院密切观察,对巨大息肉(直径>6cm),不强行切除,建议外科手术切除。

少数大肠息肉患儿术后会出现息肉复发,大肠息肉患儿息肉切除术后要随访,尤其是恶变潜能较大的P-J综合症、腺瘤性息肉及幼年性息肉病患儿。(郑晓凤)

(责任编辑:jbwq)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