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肢体发凉
综合 知识 问诊 找药品 文章

凉燥感冒怎样与类似证候鉴别?

凉燥感冒应与风寒表实感冒、温燥感冒相鉴别。

热熨治“寒痹”有奇效

  热熨就是用一些中草药或其他传热的物体,加热后用布包好,放在人体一定的部位上,作来回往返或旋转移动的方法。   众多的民间传说和一些古书的记载表明,早在原始社会就有用火烧石块熨治关节和肌肤疼痛的方法。   清代外治专家吴尚认识,热熨方法也能代替烧针灼艾、推拿诸法。若以辨证用药,热熨疗法比上述诸法还好。   因此,热熨法因其简、便、廉、验及较适合于家庭使用而广泛为人们所喜用。   熨法通过使特定部位皮肤受热或借助热力逼热气进入体内,起到舒筋活络、行血消瘀、散寒祛邪、缓解疼痛等作用。本法主要用于寒痹。   药熨法还能使药性借助热力直接进入病变部位而发挥作用,既可使局部药力加强,又可避免全身不良反应,可通过热力和药力的双重作用,祛除风寒湿邪,缓解疼痛,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尤有好处。 (实习编辑:戴月娟)

凉燥感冒怎样与类似证候鉴别?

  (1)风寒表实证与凉燥证 凉燥为次寒,与风寒表实证的病因――风寒,同属寒性,“由秋凉而后冬寒”,两证应属阴证、寒证、表证。不但发病季节较接近,而且临床表现亦有类同。如发热轻,恶寒重,头痛无汗,苔白脉浮等。加之深秋季节,气候渐寒,故这个时候的感冒,是风寒表实证,还是凉燥证,不易分清。但从病因性质及侵犯部位上看,尚可鉴别清楚。风寒表实证,主要是风寒之邪郁闭皮毛和肺窍;而凉燥证,夹有肃杀之气,具“ 燥胜则干”的特性,故口、咽、唇、鼻、舌、皮肤均干燥少津,这是风寒表实证所没有的。以鼻为例,风寒表实证见鼻流清涕,而凉燥证则鼻干无涕。依此鉴别,自然明了。   (2)温燥证与凉燥证 同为秋燥病范畴。发病季节在立秋至立冬之间。常表现为“燥胜则干”的特点,其病变部位主要在肌表与肺系,如肌表的发热恶寒和肺系的咳嗽痰少与鼻咽干燥等。但温燥与凉燥性质有别,发病时令亦不同。一般而言,初秋为温燥,深秋为凉燥。若深秋气温不降,“至而不去”,亦为温燥;而初秋已至,天气突然变寒,“至而太过”,亦可为凉燥。可见“温”与“凉”,不但指季节,而且与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两证的主要区别在于温燥证的口渴有汗,而凉燥证则无。其口、鼻、咽、皮肤等干燥的程度,以温燥证为较甚。 (责任编辑:龙彩霞)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