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羊痘

浅析羊痘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2009-11-26 www.cadc.gov.cn A +

浅析羊痘防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发布日期:2009年7月15日来源: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者:詹发茂 杜玉祥 毛树德 毋艳萍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羊体温升高,在腹股沟、腋下、会阴、耳内侧等无毛和少毛部位出现丘疹和结节。该病对养羊业危害极大,国际兽疫局将羊痘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近年来,由于各地连年开展接种免疫,多数病区的疫情有所收敛,但基于未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疫情一直延绵散发。给养羊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造成羊痘流行的主要原因是:1、对疫情监测、报告和管理不严,疫点出现后未能适时报告或通报,也未进行封锁隔离,病羊自由放牧或随意出售。2、未将羊痘纳入产地、市场和流通环节上的主要检疫(或免疫)对象,病羊或带毒羊任意流动,甚至被长距离贩运。3、仅靠接种疫苗这一预防办法,而且未做到合理科学的免疫,如免疫带往往过小,且未连续数年包围免疫,被免疫对象不分病、健羊,或只给大羊免疫或接种时间、部位、方法和疫苗保管不当等。4、兽疫卫生管理不严,在最容易造成羊痘恶性循环的共牧草场未建立兽医防、检疫制度,并往往忽视境内其他养羊场(户)的兽医卫生监督检查和与之建立协同防制关系。5、不注意疫源的彻底消灭,未采取扑杀病羊和对疫点严密消毒的彻底消灭疫源的手段。6、没有做到规范化,目标化管理,未统一组织区域性联防和羊痘普遍推行双轨防疫责任制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主要防制措施:1、建立健全疫情测报网络,普查疫情。要定期(结合春秋接种预防)和不定期(在重点地区)进行疫情普查,摸清发病范围、危害程度,并对疫源或病羊流向及时跟踪调查,准确掌握疫情底子及疫情动向,为有针对性的大面积布防、设防提供科学依据。各地要严格执行自下而上的疫情常年监测报告和月报、年报制度,一旦发现疫情,除及时报告和通报外,立即进行隔离封锁,彻底扑杀病羊,限制羊群流动,禁止上市交易,无害化处理病、死羊和严格对被污染的场、物消毒,并对健康羊只紧急接种预防,尽快清除疫点,有效地控制疫情恶性蔓延。2、大面积接种预防,实行科学免疫,尽可能提高羊只群体免疫保护率。一方面要对新、旧疫点,疫区以及受威胁区采取连续三年以上高密度包围免疫的办法。另一方面实行科学免疫,确保免疫质量,如将接种免疫的重点放在易感性最强的小羊(尤其是当年羔羊)、纯种细毛羊以及新入境或未曾发生过病的羊只身上,同时做到低温运输、保存疫苗,以早春季大面积接种预防为主,辅之以常年补针,并严格执行皮内接种和按剂量注苗等技术操作规程,以提高羊只的群体免疫效率。3、加强流通等环节上的检疫,防止疫情扩散和长距离传播。要本着“运输检疫突出公路检疫,市场检疫突出活畜检疫和产地检疫突出到户检疫”的原则,把羊痘纳入各个检疫环节被检疫的主要对象,凡上市或运输的羊只必须持有产地检疫证,运输检疫证及羊痘免疫注射证,无证或证畜不符者必须进行重检和补免后方准上市交易或承运。4、建立共牧草场和混牧羊只的兽医卫生管理制度,消除羊痘防、检疫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根据共牧羊群的来源范围和区段,分别由相关的若干个村、或县市的畜牧兽医站及乡村干部统一组织力量,定期深入共牧地带进行防、检疫,堵塞在防疫中长期存在的漏洞,阻止疫情的交替和迁延传播。5、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培训基层防疫队伍。鉴于基层防疫人员更换较为频繁,防疫人员对羊痘知识缺乏等问题,要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求得诸方面对防制羊痘重要性的共识,增强乡村干部和农牧民配合羊痘防制的自觉性,提高基层兽防人员综合防制羊痘的技术素质。6、贯彻兽医法规、坚持以法制疫。要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和《羊痘防制技术规范》,严格执行规范所规定羊痘防制的多项行政措施和技术要求,积极将羊痘防制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为有效控制羊痘疫情乃至最终消灭羊痘奠定良好的环境。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