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巨细胞动脉炎

巨细胞动脉炎患者血管白介素6与信号传递子和转录激活子3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

2009-12-04 qkzz.net A +

巨细胞动脉炎患者血管白介素6与信号传递子和转录激活子3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推荐到首页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年第02期2/5页12345

  keywords:giantcellarteritis;interleukin6;signaltransducerandactivatoroftranscription3;vascularsmoothmuscle

  巨细胞动脉炎(gca)又称颞动脉炎、颅动脉炎和肉芽肿性动脉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gca的病因研究一直为各国学者关注,目前主要认为免疫机制参与了gca的发生与发展[1]。本研究对20例gca及6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的颞动脉白介素(il)6蛋白和信号传递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3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1)gca组:系1999年7月~2001年10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的20例gca患者,男17例,女3例;年龄32~73岁,平均(48.7±10.7)岁;病程41~103d,平均(65.4±15.9)d;均符合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5项经典诊断标准。同时,按系统性炎症反应程度相关的6项指标:低热、消瘦(≥4kg)、血沉增快(≥50mm/h)、c反应蛋白增高、贫血和白细胞数增高,将患者分为≥3项指标组(7例)和≤2项指标组(13例)。(2)对照组:同期住院的6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外伤、颅咽管瘤、胶质瘤、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淋巴瘤和鼻咽癌各1例),男5例,女1例;年龄30~73岁,平均(45.6±14.8)岁。

  1.2方法

  1.2.1颞动脉活检入组者均进行一侧颞动脉活检。患者仰卧位,偏侧头位,以颞浅动脉(尽可能选择有触痛或有结节的部位)为活检部位,常规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以2%利多卡因沿颞浅动脉走行处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满意后,沿颞浅动脉走行切开皮肤约3~4cm,钝性分离颞浅动脉,两端分别结扎,剪取结扎之间的动脉段约2~3cm,缝合皮肤。

  1.2.2免疫组化染色动脉标本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52℃恒温箱烤24h;二甲苯脱蜡至水,蒸馏水洗3×5min;3%h2o2阻断20min,蒸馏水洗3×5min;加入0.01mmol/l柠檬酸微波修复10min,于室温冷却;抗原修复液修复10min,pbs洗3×5min;正常羊血清封闭液封闭20min,pbs洗3×5min;滴加一抗(1∶100);4℃过夜;pbs洗3×5min,加生物素标记二抗工作液孵育20min,pbs洗3×5min;加试剂sabc孵育20min,pbs洗3×5min;dab镜下显色;自来水洗净;苏木素复染;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光镜观察;照相。用随试剂提供的照片作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

  1.2.3结果判定标准il6阳性细胞为镜下见胞浆内有综褐色颗粒,il6表达的量化依照hernandezrodriguez的判定标准,以高倍镜下(×400)中膜平滑肌层的阳性细胞百分数来判定:没有染色为0分;≤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6%~100%为4分。stat3的量化标准为:以细胞浆着棕褐色颗粒为阳性,每张切片选取中膜平滑肌层的动脉区域,计数5个高倍视野的阳性细胞数,取平均值。

  1.2.4统计学方法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同一变量两样本均数比较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两变量间相关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

  2.1两组颞动脉il6和stat3表达比较见表1。gca组患者颞动脉标本中均可见il6蛋白和stat3蛋白的表达(均为胞浆染色),广泛分布在血管内膜、中膜和外膜,在中膜肌层尤为明显。对照组il6蛋白和stat3蛋白在颞动脉内膜和中膜均有表达,以中膜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表达明显。gca组il6和stat3蛋白的表达强度呈中~强阳性,对照组呈弱~中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gca组il6阳性细胞较为多样:在中膜,大部分il6阳性细胞为平滑肌细胞;在内膜,尤其是呈强阳性表达的患者中,纤维母细胞也表达il6蛋白;内膜、中膜交界处可见强阳性表达的淋巴细胞浸润。见图1、2。

  表1gca组与对照组颞动脉中膜层il6和stat3表达水平的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图1gca组颞动脉有较多il6阳性细胞(胞浆中有综褐色颗粒)(dab×200)(略)

  图2gca组颞动脉有较多stat3阳性细胞(胞浆中有综褐色颗粒)(dab×200)(略)

  2.2gca炎症指标≥3项组与≤2项组颞动脉il6和stat3蛋白表达的比较见表2。gca组炎症指标≥3项组il6和stat3蛋白阳性表达水平[(3.43±0.54)分,(49.18±9.05)个/高倍视野]显著高于炎症指标≤2项组[(2.54±0.66)分,(39.25±8.33)个/高倍视野](p<0.01,p<0.05)。

  表2gca炎症指标≥3项组与≤2项组il6和stat3表达水平比较(略)

  注:与炎症指标≤2项组比较*p<0.05,△p<0.01

  2.3il6和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相关性gca患者颞动脉il6蛋白与stat3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83,p<0.05)。

  3讨论2/5页12345评论(0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