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细胞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009-12-06 www.chinagp.net A +

  【关键词】脂肪肝;细胞因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脂肪细胞因子

  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多肽类因子,它们具有调节多种细胞生理的功能,这些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cytokines)。它们在免疫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异常情况下也会导致病理反应。近年来研究发现,细胞因子通过多个复杂的环节,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由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及肝硬化的启动、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就这方面的进展做简要综述。

  1NAFLD与白介素(IL)

  1.1NAFLD与IL-1IL-1由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促进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刺激造血细胞,参与炎症反应。IL-1有IL-1α和IL-1β两种形式。在肥胖的NAFLD患者中,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刺激后,机体会产生过度的IL-1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它们在单纯脂肪肝进展到脂肪性肝炎的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作为细胞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促进炎症应答;抑制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导致ATP耗竭,活性氧增加,使肝脏处于氧化应激状态[1]。研究发现,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大鼠中,血清IL-1β水平明显提高[2]。

  1.2NAFLD与IL-6IL-6可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多种细胞产生,与肝脏局部炎症反应有关,参与炎性损伤过程,肝细胞的脂肪氧化和三酰甘油的清除也与IL-6的激活和表达增加有关[3]。高胰岛素血症可以通过阻断线粒体的脂肪酸氧化,导致肝脏的脂肪酸的聚集,形成肝脂肪变性。临床上采取措施抑制IL-6的活性,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是防止向肝纤维化进展的有效途径和手段[4]。

  1.3NAFLD与IL-8IL-8能活化中性粒细胞,并对中性粒细胞有很强的趋化作用,造成肝细胞的炎症反应。在酒精性肝病组,经常发现在肝脏和外周组织中有广泛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脂类物质在肝细胞内积聚可以刺激IL-8的产生,参与肝细胞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肝细胞的损伤[5]。Bahcecioglu等[6]研究发现,在NAFLD组,IL-8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其水平和实验室检查、肝脏组织学的改变以及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但也有不同研究资料显示,NASH患者IL-8的血清含量与NAFLD患者及正常人比较,未见显著改变[7]。

  1.4NAFLD与IL-10IL-10主要由Th2细胞和炎症部位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能抑制抗原呈递和细胞免疫,辅助T淋巴细胞生长,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作用。核因子-κB(NF-κB)是体内广泛存在的对氧化应激敏感的一种核转录因子,它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凋亡及肿瘤发生等多种生物进程,IL-10还可以抑制NF-κB的活性[8]。有研究表明,IL-10可抑制肝纤维化形成,肝硬化经治疗肝功能好转的患者其IL-10水平升高,说明IL-10的升高对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有利[9]。

  2NAFLD与肿瘤坏死因子(TNF)

  TNF-α是各种原因所致肝脏损伤过程中最早出现的细胞因子,可以引起其他细胞因子的释放。TNF-α被认为是脂肪肝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主要细胞因子。TNF-α分为膜型及分泌型两种,分泌型TNF-α可以活化神经鞘磷脂酸,抑制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使线粒体活性氧(ROS)升高,引起脂质过氧化,导致肝细胞膜破坏和炎症反应。另外ROS又可促使TNF-α合成增加,形成恶性循环,构成"第二次打击"而导致NASH的形成[10]。TNF-α直接损伤肝细胞是通过膜型TNF-α与肝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活化Caspase-8,进而活化Caspase-3,导致肝细胞凋亡,还能活化其他细胞因子如IL-6、IL-8和一些黏附分子,形成炎症瀑布反应,诱发肝脏炎症。胰岛素抵抗(IR)与TNF-α被认为是NASH重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发现TNF-α水平与IR及脂肪积累的程度有关[11]。TNF-α在以下方面参与IR的形成:(1)TNF-α通过JN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肝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receptorsubstrate,IRS)-1和IRS-2的磷酸化,导致肝细胞IR形成;(2)由于脂联素可以直接作用于肝细胞,抑制脂肪酸的合成,刺激脂肪酸氧化从而增强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TNF-α可以抑制脂联素的活性,降低肝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形成IR;(3)在IR状态下,白色脂肪组织能释放TNF-α,而出现TNF-α表达增高与IR状态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

  我国一项研究资料显示,TNF-α的水平与NASH患者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干预治疗,包括节食、运动和服用VitE后,NASH患者TNF-α血清含量未见显著降低。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研究均证实TNF-α与NASH发生关系密切,但干预治疗却不能取得明确的反证证据,可以看出TNF-α血清含量在预测NAFLD治疗效果方面意义有限[12]。

  3NAFLD与CC家族趋化因子

  与NAFLD发生、发展可能相关的CC家族趋化因子有CCL(CC-chemokineligand)-2/MCP(monocytechemoattractantprotein)-1、CCL19和CCL21。CCL-2/MCP-1在一些炎症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炎症部位募集并且激活单核细胞,诱发氧化应激和间质降解[13]。在趋化因子受体(CCR)-2(CCL2/MCP-1的受体)基因缺陷的肥胖型小鼠,脂肪组织中炎症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减少,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肝纤维化明显减轻。Haukeland等[14]发现,CCL2/MCP-1的血清含量从正常人到单纯性脂肪肝再到NASH患者逐渐增高,提示CCL2/MCP-1可能在从单纯性脂肪肝向NASH转变时起重要作用,至少部分地促进了白细胞在肝组织内的聚集。

  CCL19和CCL21是CCR-7的配体,是淋巴细胞性趋化因子,与树突状细胞(DC)的迁移有密切关系。有研究发现,NAFLD患者的血清CCL19含量增高,对NAFLD诊断有预警的价值,而NAFLD患者CCL21的血清含量未见明显变化[14]。

  4NAFLD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PPAR-γ作为一种核转录因子,能与其特异性配体结合,进而在转录水平上调控多种基因表达,参与脂肪细胞分化、糖脂代谢、动脉硬化、炎症与免疫、肿瘤分化、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性效应,PPAR-γ对NASH的形成可能起一定作用。PPAR-γ的合成配体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抑制巨噬细胞浸润、炎症递质和血管活性物质合成、肝星状细胞激活与增殖以及减少细胞外基质蓄积等作用,已证实TZD在NAFLD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15]。但García-Ruiz等[16]通过对ob/ob大鼠的研究发现,TZD的应用并不能逆转NAFLD的组织学损伤,反而会诱导脂肪化肝组织的氧化应激反应。

  5NASH与脂肪细胞因子(adipocytokine)

  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仅具有内分泌功能,还具有免疫活性。脂肪组织分泌的有致炎或抗炎作用的蛋白产物称为脂肪细胞因子,包括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和抵抗素(resistin)等。脂肪组织还可以分泌TNF-α、IL-6等细胞因子,这些脂肪细胞因子均参与肥胖相关的炎症反应(包括NASH)。

  5.1瘦素瘦素是肥胖基因的产物。在生理情况下,瘦素可抑制胰岛素分泌,同时具有抗脂肪变性作用。NASH患者会出现高瘦素血症和瘦素抵抗,抑制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减弱,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其又可增加脂肪组织瘦素基因表达,加剧瘦素抵抗。但是有人发现,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无明显关系[17]。高瘦素血症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分泌TNF-α、IL-6、IL-12等细胞因子,激活肝星状细胞,也可以使肝脏Kupffer细胞及窦内皮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并且可能是激活JAK-STAT信号通路,刺激肝脏星状细胞活化,促进肝纤维化发展。NASH患者血清瘦素含量升高,瘦素是肝脂肪变性严重程度的独立标志。

  5.2脂联素脂联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通过激活AMP激酶和PPAR配体的活性而增加肌肉和肝脏的脂肪酸氧化和胰岛素的敏感性[17]。脂联素能促进IL-10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inhibitor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表达,具有抗炎作用。

  脂联素通过其抗炎能力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等,对NAFLD起一定的保护作用。Aygun等[18]通过对29例病理证实的NAFLD患者研究发现,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水平与肝酶的高低和肝脏炎症程度均成反比,但与纤维化的程度无关,认为NASH发生的原因就是脂联素的相对缺乏所致。因此有学者认为,脂联素可能是预防NAFLD发生的保护因素之一[19]。

  5.3抵抗素抵抗素主要由脂肪组织和巨噬细胞分泌,首先作用在肝脏,引起肝脏的IR,其次是骨骼肌和脂肪组织。有人认为肥胖状态下,脂肪组织中的抵抗素表达增加的原因是巨噬细胞浸润脂肪组织所致[20]。人类抵抗素通过激活NF-κB的信号通路,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炎症递质,如TNF-α、IL-6等,而发生炎症反应。

  Pagano等[21]通过对28例NAFLD患者、33例健康对照者和30例单纯肥胖者进行研究发现,NAFLD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和脂肪组织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且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肝脏的组织病理学程度呈正相关。

  总之,细胞因子通过多个复杂的环节,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不仅直接参与"第一次打击"--脂肪肝的形成,而且在"第二次打击"--NASH、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启动、发生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在细胞因子作为NASH诊断的血清学标志物和预警指标方面,尽管有了倾向性的研究结果,但未达成共识,需要更广泛、更规模化的研究予以证实。

  参考文献略

站内热点»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