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

震后心理重建与中医药援助探析

2009-11-25 www.zclunwen.com A +

震后心理重建与中医药援助的研究徐志伟,潘华峰,冯毅种△,邓乔丹(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006)毕业论文网www.zclunwen.comBR>[摘要]汶川大地震对灾民的心理打击是广泛而深远的,目前灾民的应激反应已进入慢性反应期,针对灾民存在的心理问题,结合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探讨中医药传统心理疗对于震后心理重建的重要性,分析中医药援助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基础设施重建、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中医心理保健知识日常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关键词]汶川地震,心理重建,中医药,援助StudyingthePsychologicalRebuildingandTraditionalMedicalhafterEarthquakeer/X2hiwei.eta1.ffTheChineseHealthServiceManagement.AbstractThepsychologicalshockfromWenchuanmegaseismisextensiveandprofound。and~\'ictims’stresshastransfonnedintocin-onicreaction.Accordingtotheirpsychologicalproblems,andcombinedwiththecharacter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im-portanceoftraditionalmedicaltreatmentonpsychologicalrebuildingisdiscussed.Furthermore.,problemsofinfrastmctttrerebuilding,professionalcultivationandhealtheducationareanalyzedtoputforwardresponsestrategy.Author’SaddressGuangzh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Guangzhou,P.R.China.KeywordsWenchuanMegaseism;PsychologicalRebuild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ssistance.四川汶川i大地震后,国内外许多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和自愿者组织组成了抗震心理救助队深入灾区对创伤后急性应急期的灾民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而时隔五个月后,2008年10月3日北JIl首例官员自杀身亡的事实再一次给予我们警示――汶川大地震对人们心理的打击不仅是广泛的,而且是深远的。当地震灾害对心理的影响进入慢性反应期,如何配置举国上下的可利用的资源,针对群体性恐慌心理及行为表现和不同群体的心理反应进行群体心理干预及医药援助,使受灾群众震后心理状态得到及时恢复,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震后慢性反应期的群体心理特点和中医药在心理重建中的特点及作用,探明中医药援助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1震后慢性反应期亟待解决的群体心理问题•对于个体来说,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了自然灾害)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威胁,人们为了应付这类威胁,必然会产生相应的心理行为反应,即应激反应~1。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爆发的大地震作为引起人们应激反应的应激源,属于一类不可预料或不可控制的负性应激源,在这种应激源的作用下,人们会出现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反应和不良行.为反应。深人灾区第一线研究人员的最新报告也印证了恐惧、悲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担忧、自责、绝望、判断及适应能力下降等错误认知,胃肠不适、食欲下降、倦怠无力和睡眠不佳等躯体障碍,都是震后灾民(包括受伤和未受伤者)普遍存在的问题拉,3J。上述情况与本单位通过座谈会议、研究报告等方式从外派的医务人员处搜集的反馈资料相一致。国内外许多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和自愿者组织组成了抗震心理救助队,深入灾区,针对灾民创伤后急性应急期的心理问题进行了积极干预和援助,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半年过去了,灾区居民的应激反应过度到慢性期。在这阶段,受难者逐渐了解到他们将要解决的诸多问题,如重建家庭、事业等等,都是必须依靠自己,必须由自己承担起这些重任,此时,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往往会出现严重和强烈的情绪问题。有些灾民还会以吸烟、酗酒、服镇静药物来排解内心的痛苦,且极易造成依赖性:引。心理学研究表明,慢性期反应主要表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FISD)和适应障碍(adaptivedisoIder)。I:q\'SD的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地震、恐怖主义事件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大多数患者1年内恢复,少数患者持续多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的精神病态,表现为反复重现刨伤体验、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持续回避。而适应障碍是指一种出现于对明显生活改变或应激事件的后果进行适应期间,主观感觉痛苦和情绪紊乱的状态,常导致职业或社会功能的损害。而2008年10月3日:tl:JII首例官员自杀身亡的事实也说明了慢性应急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如何针对震后灾民慢性应激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对于地震的直接受害者、死难者家属、参与营救和重建工作的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心理问题予以密切关注,构建起健全的灾后社会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帮助灾区心理重建,已经成为灾区重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2中医药在心理重建中的作用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