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

华人心理分析网-应激相关障碍

2009-11-26 www.xlfx.org A +

■应激相关障碍1、急性应激障碍2、创伤后应激障碍3、适应障碍◆心理咨询须知◆预约咨询◆心理咨询收费标准◆本所位置与路线图■什么是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两者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广义的心理咨询包括心理治疗,狭义的心理咨询就是心理治疗.☆有计划系统深入的心理咨询就是心理治疗.■如何判断心理症的轻重程度?■患了心理症应积极治疗。■面对心理症如何选择有效疗法?

■心理咨询治疗的三种取向

一、临床心理咨询(面对面)1、临床心理咨询须知2、临床心理咨询程序☆个体心理咨询☆婚姻心理咨询☆家庭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二、网上心理咨询腾讯QQ、MSNMesenger1、网上心理咨询须知2、网上心理咨询程序三、电话心理咨询1、电话心理咨询须知2、电话心理咨询程序四、信件心理咨询邮政信件、电子邮件1、信件心理咨询须知2、信件心理咨询程序

应激相关障碍

一、应激相关障碍基本表现:

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所致心理障碍,亦称反应性心理障碍,其发生发展病程及临床征象的相关因素,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如剧烈的超强的精神创伤,生活事件或持续的困难处境均可成为直接病因,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致病因素,人格特征,智力水平,生活态度,文化取向,心理防御机制等。

凡是需要个体动员自身的心理生理资源或外部资源进行调节,重新加以适应的生活境遇的改变和环境改变都可以视为生活事件。

显而易见,生活事件有消极(负性)事件与积极(正性)事件之分,有些令人求之若渴,有的则可能属于避之惟恐不及。有些事件大多数人都会经历的,而有些则相对罕见,有的威胁到个体的生存或是精神世界的完整,带来异乎寻常的痛苦,如遭受自然灾害、受到战争影响、同时失去多位亲人、目睹他人惨死,这一类事件称为创伤性事件。

面临应激情境或遭遇应激事件,可出现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的改变,即应激反应。当应激反应超出一定强度或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并对个体的社会职业功能和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时,构成应激障碍。

二、应激相关障碍分型

1、急性应激障碍

急性应激反应,以急剧的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诱因,且当即起病,最初多表现为茫然、注意狭窄、意识清晰度下降、定向困难,可有激越兴奋、活动过多,也可表现为抑郁退缩,甚至达到木僵的程度。焦虑症状常见,如出汗、心律加快、面赤等,有时不能回忆创伤性事件。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盲目性,意识范围狭窄,心神恍忽茫然,对环境回避,退缩,逃跑,或神游,或伴发惊恐性焦虑反应,应激源可以是势不可挡的创伤体验,亦可以是个人地位或亲朋友好发生急剧的危险性改变,如遭遇自然灾害,恶性事故,战争,被强奸,或死亡等;

2、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表现为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后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症状。对突发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的延迟出现的,或长期持续的应激反应,病人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有驱之不去的闯人性回忆。频频出现的痛苦梦境。有时可见病人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境,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持续时间可从数秒钟到几天不等,称为闪回(Flashback)。对创伤性经历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信心,可有人格改变或心理疾病史等附加因素,降低了对应激源的应对能力或加重疾病过程,严重时可发生错觉和幻觉。病人面临、接触与创伤性事件相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通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事件发生的周年纪念日、相近的天气及各种场景因素都可能促发病人的心理与生理反应。

在创伤性事件后病人对创伤相关的刺激存在持续的回避。回避的对象不仅限于具体的场景与情境,还包括有关的想法、感受及话题,病人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有关的交谈。对创伤性事件的某些重要方面失去记忆也被视为回避的表现之一。

回避的同时,还有被称之为“心理麻木"或“情感麻痹"的表现。病人在整体上给人以木然、淡然的感觉。病人自己感到似乎难以对任何事情发生兴趣,过去热衷的活动同样兴趣索然;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似乎对什么都无动于衷,难以表达与感受各种细腻的情感:对来来觉意懒心灰,轻则抱听天由命的态度,严重时可能万念俱灰,以致自杀。另外一组症状是持续性的焦虑和警觉水平增高,如难以入睡或不能安眠。警觉性过高,容易受惊吓,做事无从专心,等等。

3、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的特点是,在出现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生一定阶段的心理痛苦、情绪紊乱和行为变化。由于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前人格缺陷的心理病理基础,导致焦虑,抑郁,恐惧,伴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社会功能受损,病程较长。

常见症状有:抑郁心境,焦虑或烦恼,感到不能应对当前的生活或无从计划未来,失眠,应激相关的躯体症状(头疼、腹部不适、胸疼、心慌),社会功能或工作表示受到损害,偶尔可见爆发性的暴力行为,在青少年可有攻击性行为或其他反社会行为,儿童可表现为尿床、吸吮手指,或讲话奶声奶气。

本溪市心理科学研究所

临床心理学基地心理园

您的心理家园

预约电话:0414-4877461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