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疾病百科> 大肠息肉

大肠癌与大肠息肉有何关系? ― 肿瘤|癌症|抗癌在线

2009-12-07 www.wd999.com A +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属于良性肿物。息肉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均可出现,如鼻息肉、声带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息肉。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肠息肉都会癌变。不同种类的大肠息肉,癌变机会有大有小:
(1)腺瘤样息肉又称息肉样腺瘤,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种遗传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称“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腺瘤样息肉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出血常附在粪便表面,颜色鲜红。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贫血,但80%以上的患者无明显症状。
腺瘤样息肉可以演变为癌,一般小的腺瘤样息肉癌变机会小,大的腺瘤样息肉癌变机会大,所以腺瘤样息肉应及时治疗。未发生癌变的腺瘤可用电灼、冷冻疗法或手术切除。
家族性腺瘤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因素,常发生于同一家族内。本病多在12―14岁开始发病,癌变机会很大,常在发现息肉症状后10―15年恶变,多数患者在40岁以前死于大肠癌。
(2)乳头状腺瘤常单个独生,形如隆起的乳头,瘤体较大,最大的长达15厘米。本病的症状主要是腹泻,粪便中带有大量粘液或仅有粘液排出。
乳头状腺瘤的癌变率也较高,在20―30%之间,其治疗方法和腺瘤样息肉基本一样。
(3)黑斑息肉病本病有三大特点,一是有家族遗传性;二是病人有皮肤、粘膜色素沉着,表现为口腔粘膜、口唇周围、面颊及指甲下有黑色素斑;三是胃肠道有多发性息肉。
黑斑息肉病的息肉可发生在小肠、结肠和胃,癌变机会很小。处理方法是经常复查,如有恶变倾向,应及时手术切除。
(4)儿童性息肉发生在2―8岁儿童的大肠息肉叫做儿童性息肉。儿童性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有时排便时息肉可从肛门脱出,排便后可缩回肛门内,反复出血会导致儿童贫血,影响生长发育。
儿童性息肉不会癌变,多在青春期前自行脱落,也可用结扎切除。
(5)增生性息肉是大肠中最常见的息肉,表现为肠粘膜上的小隆起,一般直径约半厘米。这种息肉多无临床症状,也不转变为癌,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6)炎性息肉又称“假息肉”,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炎性刺激而引起的炎性反应性增生。
炎性息肉一般不恶变,但如果炎症反复发作,长期刺激,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发生癌变,所以对这种肠道疾病也应及时彻底治疗。
点击数:上一篇:肿瘤的超微结构 
下一篇: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腾讯QQ

相关文章

疾病问答

推荐专家

热图推荐

健康助手

手足口病骨质疏松包皮过长月经不调

支气管炎神经衰弱皮肤过敏失眠抑郁

健康助手

资讯